本论文不是作者的观点,而是多年前吉姆柯林斯的《再造卓越》读书笔记,希望对你的职场决定有所帮助。
【正文】
和人一样,每个公司都有弱点。 不管看起来多么优秀。 无论公司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果,无论在万里旅程中走了多远,积累了多少财富,都无法逃避衰退的命运。 从放大历史的长度来看,世界上没有强者恒强的铁律,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走向衰退的可能性,事实也是如此。
吉姆柯林斯积累了长达6000年的公司生命周期资料,研究了其中60多家典型公司的资料,得出了公司衰退的5个阶段的论断。 这五个阶段是傲慢阶段、盲目扩张阶段、无视危机阶段、寻找救命稻草阶段、濒临灭亡/被遗忘阶段。
图1公司衰退五阶段模型
第一阶段:自大
当公司傲慢自负,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,而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原因时,“忘记初心”,衰退的第一阶段就会悄然降临。 如果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和能力,最终他们也会不得不骄傲起来。
第一阶段的症状
1 )自以为是、傲慢
把成功看成是“理所当然”,不是只有克服暂时的和困难才能得到的; 不管公司决定做什么还是不做,都会被认为成功会像空馅饼一样持续下去。
2 )无视主营业务
忙于应对外部威胁、挑战和机遇,决策者忽视了公司的主要业务,没能像当初创业那样投入持续的创造力,赋予公司新的生命力。
3 )用“自我吹嘘”代替“自我反省”
“我们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知道为什么要做这种特别的事情,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做法行不通”,而不是自我反省,而是自豪于自己的成果。
4 )学习热情减退
决策者失去了好奇心和学习热情。 这两种质量是真正成功者的突出质量,无论他们现在多么成功,他们的学习曲线都和最初创业时一样。
5 )低估运气的作用
我认为,不是幸运、天时地利的援助,而是成功主要基于公司超越同行的优秀品质和决策者的指导。
第二阶段:盲目扩张
第一阶段,滋生“我们这么牛13,所以我们能处理一切”的傲慢情绪,将公司推向衰退的第二阶段。 这个时候,人们往往表现得贪婪,扩大规模,延伸战线,听到的赞美越来越多,道路上也越来越轮了。
第二阶段的症状
1 )追求不可持续的增长,将规模大和公司优秀混淆
公司成功后,扩张的预期也变得更强烈,公司在这种过高的预期下发生了恶性循环。 这个恶性循环会扼杀员工的积极性、公司文化和现有体系的健全性,直到将公司推向危险的临界点。 这样的公司很难持续成功自己的商业战术,公司坐马车也会绊倒,麻烦不断。
2 )早合点突击
如果公司采取拙劣激进的措施,至少会出现三个方面之一。 这些措施能激发员工的热情,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吗? 公司能成为这些领域和业务的全球领导者吗? 这些商业活动会提高公司经济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吗?
3 )在重要岗位上流失了越来越多的精英
在关键岗位留任的精英越来越少。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,或者超过公司吸收优秀人才的速度,无法使公司始终保持优秀的表现。
4 )乱花钱的习惯侵蚀着自律性
当公司所需成本逐渐上升时,以提高价格和营业收入为对策,而不是使公司更加自律。 违背帕克法则(惠普的创始人之一认为,优秀的公司之所以消失,不是因为没有机会,而是因为机会太多了。 )
5 )官僚习气破坏了积极的工作气氛
官僚风气和规矩破坏了积极主动文化中的自觉和责任感,员工越来越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“工作”而不是履行职责。
6 )伯乐不好
在公司领导更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,要么是前任领导在这方面计划错了,要么是没能从内部选定合适的人,要么是遇到权力动荡和坏运气,要么是选错人。
7 )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之上
掌权者利欲熏心,谋取自己和亲信的利益,不要把更多的财富、特权、名誉、成功的光辉据为己有,不要着眼于夯实公司几十年后的基础,而是尽力使自己小阵营的短期利益最大化。
第三阶段:无视危机的阶段
进入第三阶段后,内部开始不断发出警告信号。 但是,从外部来看,公司看起来像“固若金汤”。 收益还在持续增长,股票位居高位,公司领导对那些糟糕的业绩视而不见,认为这是增长的阵痛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 对于已经出现的负面业绩,半信半疑,也不是要负责,而是归咎于外部因素。
阶段3的症状
1 )过度放大好消息,珍惜坏消息
公司在面对不利的数据时,不是看自己有没有问题,而是在解读负面数据时多采取小心翼翼的小态度,在面对外界的表扬和报道时,往往过分夸大了好消息。
2 )没有实证支持就出击
除了没有实证经验做后盾外,即使偏离了实际风向,公司领导也会自由地设定过高的目标,或者下很大的赌注。
3 )对模糊信息,盲目决策;
在面对模糊的信息和潜在的灾难性后果的决定时,公司领导往往盲目乐观,甘受“吃水线”的风险。
4 )球队士气低落
不仅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、讨论次数减少了,质量也越来越差了。 小组讨论时,不要坦诚沟通,齐心协力达成目标,而是默默地达成“共识”,或者成为某个领导人的一句话。
5 )责任转嫁
公司的领导不是因挫折、困难而承担全部责任,而是将责任推给外部因素和他人。
6 )频繁重组
公司没有涉足严峻的现实,而是多次进行重组。 公司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政治而不是外部现实上。
7 )领导人蛮横傲慢
领导蛮横傲慢。 高管们享受的高福利和高薪让员工觉得更不可一世。 领导宫廷般奢华的办公室也让他们越来越远离现实。
第四阶段:寻找救命稻草的阶段
第三阶段积累的威胁和风险变成了现实的不利局面,公司的兵败如山倒的颓势众所周知。 公司领导开始寻找救命稻草,采用激进、未经测试、未经检验的战略,推进风暴般的改革,试图开发惊人的产品。
阶段4的症状
1 )到处寻找灵丹妙药
公司倾向于以断断续续的方式,实现激烈、巨大的变革。 例如,改变“竞争格局”进行收购,尝试不可持续的新战略和创新,企图风暴般的突破。 如果效果不明显,则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尝试。 一个项目不能再做另一个项目了。 一个目标达不到就决定下一个目标,一个战略不成功就决定下一个战略。
2 )寻找救世主般的领袖
面对风险和困难,董事会采取了从公司外部寻找有领导能力的救世主的方法。
3 )惊慌失措
公司领导不能冷静、深思熟虑、井井有条,慌慌张张地处理事情。
4 )激进的变革
在新时代,“改革”和“激进”的变革变成主旋律,公司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项目、新公司文化、新战略……公司领导把很多精力放在关注面子项目、“激励”员工上,是不现实的
5 )不现实,轻视实效
公司领导没有降低自己的期望,没有充分意识到转型期的困难,设定了很高的目标,用“展望未来”的方法掩盖了现在业绩不好的局面,导致了措辞浮夸的不良风潮。
6 )花开后的丧失
起初,公司会突然出现爆炸性的业绩增长,但景气不长,希望渐渐消失; 公司没有积累前进的动能。
7 )目标不明确,愤世嫉俗
公司员工无法明确说明公司的目标,核心价值观也退化成了无足轻重的辞藻,公司只是另一个“赚钱的地方”。 员工失去了超越同事的信念。 员工本来应该笃信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,但员工逐渐对其失去信心,只把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当作公关语言。
8 )频繁进行结构重组,财务状况恶化
每一次失败的战略都会消耗公司的财力和物力,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流动性恶化,公司重组频繁,公司退路越来越窄,战略决策也受到环境的制约。
第五阶段:濒临灭亡/被遗忘的阶段
一家公司在第四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,就越可能急于想办法,导致公司情况急转直下。 由于多次拼命战斗,公司财力受到很大影响,士气低落,领导已经失去了非凡的能力。
在一些公司,公司的领导卖掉了公司,有时公司会慢慢衰退,被遗忘。 其中,除了偶尔诈骗尸体,消耗一点大众感情之外,可能别无表达。 如果遇到极端情况,公司可能很快就会死机。
阶段5的症状
病入膏肓,症状已经消失。
如果一家公司向衰退的第五阶段迈进,就会像失去重心的陀螺一样,越来越难以控制。 公司陷入泥沼之后拼命想摆脱,但越用力,越陷越深,消耗了很多自己的力量。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现金流更紧张,希望更渺茫,出口也越来越窄。
公司通常按顺序完成这五个阶段,但情况如下:
(1)跳过任一阶段
)2)一些公司很快完成了五个阶段,有些将持续几年或几十年
(3)有的公司在某个阶段停留很久,有的公司在某个阶段停留很短
4 )这些阶段不一定是串行的,也有可能交替出现
)在未进入第五阶段之前,公司还有救,但进入第五阶段就没有救了。
【总结】